增程版上市,让星纪元ES纯电版的焦虑全没了!新车指导价15.28-20.98万。全系比预售价便宜10000元。3月18日至4月30日24:00前下定并锁单可享至高4.3万权益,包括NEP全场景智驾功能、超享豪华包、首任车主终身质保等7项权益。
新车预售16.28万-21.98万,入门版比纯电便宜3.31万,比比亚迪汉DM-i便宜6000元。搭载1.5T增程器,CLTC工况综合续航1645km,支持2.4C峰值充电倍率。
有销售表示,新车将在2月18日预售,3月1日上市。预计卖15-16万元,比纯电版(19.59万起)便宜约4万元,月销目标5000台。
星途营销中心总经理黄招根表示,星纪元ES增程版将于3月初上市,纯电续航205km,综合续航1645km。 按照行业惯例,同一款车的增程版比纯电版售价更低。星纪元销售也说了,预计星纪元ES增程版大概会卖15万-16万。
1月21日,星纪元ES增程版首批量产车正式下线,即将开启上市交付。该车的量产下线标志着星途星纪元全面迈入增程时代,进一步深化在动力领域对高端性能的普及,为用户带来更多高品质用车新选择。
星途星纪元品牌中心表示,星纪元ES增程版或将3月份左右推出。新车1.5T增程器最大功率115kW,增8295P车机、23扬声器中置音箱,方形盘增加实体按键。
星途星纪元ES的内部代号是E03,E03C指得就是ES猎装版,俗名瓦罐车,已经开始调研,不久就会亮相。命名的调查问卷显示,目前“太白”这个名字票数最多,不排除最终会入选。
奇瑞集团9月销量244,534辆,同比增长28.6%。其中新能源销量58,941辆,同比增长183.4%,创造历史新高,进入“行业四强”。 去年同期,奇瑞集团新能源销量排名尚未进入行业前十,今年以来接连迈过2.5万辆、3万辆、4万辆、5万辆台阶,1-9月累计销量331,788辆,...
星途星纪元体验中心销售表示,2025款星纪元ES增程版大概将于11月预售,12月上市,售价预计比纯电版(售19.99万元)低4万元,或卖15.99万元。新车搭载1.5T增程器,最大功率115kW。
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星纪元在工信部申报了ES的增程版车型,新车搭载1.5T增程器,最大功率115kW,匹配33.679/39.9168kWh磷酸铁锂电池,工况下纯电续航205km,馈电油耗4.9L/100km、5.7L/100km。
8月21日,星途2025款星纪元ES正式上市,官方指导价19.59万元-29.99万元,较预售价最多降1万,比2024款最多降3.99万。
星途汽车营销中心总经理黄招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星纪元ES猎装版的视频。该车提供纯电或增程2种动力,配备主动式进气格栅搭配全新车漆色,可选激光雷达硬件和黑化门窗饰条。车侧和尾部变化较大,后三角窗面积缩窄,酷似蔚来ET5T。
2025款星纪元ES将于8月21日上市,预售19.99万-30.99万元(包含限量1000台的国际版)。此前上市的星纪元ET,预售价与2025款星纪元ES接近,正式售价比预售价便宜0.92万,预计2025款星纪元ES指导价也将比预售价便宜,可能同样卖18.98万元。 2025款星纪元ES在...
奇瑞控股星途品牌官方宣布,2025款星纪元ES预售22.59万元-30.99万元,顶配版较2024款下调2.99万元。星纪元ES国际版限量千台,预售价19.99万元,较2024款国潮版价格上调1,100元。
星途官方宣布,2025款星纪元ES将于7月19日开启预售。新车预计由原来5款车型精简为3款,在设计、智能、操控和安全等方面带来38项升级。
智电出行了解到,星途针对星纪元ES推出员工内购活动,车辆按指导价8折销售。星纪元ES全国统一零售价区间为19.88万元-33.98万元,以Max长续航版为例,其指导价为26.98万元,惠后裸车价格为21.584万元,比指导价便宜了约5.4万元。
智电出行了解到,星途针对星纪元ES推出员工内购活动,车辆按指导价8折对内部员工销售。星纪元ES全国统一零售价区间为19.88万元-33.98万元,以Max长续航版为例,其指导价为26.98万元,惠后裸车价格为21.58万元,比指导价便宜了5.4万元。
小米SU7上市27分钟大定5万台的消息火爆网络,雷军在昨晚发布会上当着李斌、何小鹏、李想、魏建军、张建勇几位大佬的面喊话:SU7是50万以内最好看、最好开、最智能的车。
如今,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、智能化水平领先和引领整个行业已成为一种共识。在这样一种共识的强大势能下,中国电动车顺势而上,在各个细分市场都站稳脚跟,有了属于中国汽车的豪华品牌和高端产品。
受春节假期影响,2月份国内车市整体走弱,据乘联会预计狭义乘用车零售同、环比分别下降15.7%和43.5%。 奇瑞控股集团2月份实现销售143,155辆,同比劲增37.8%;1-2月累计销售348,019辆,同比大涨69.5%,比比亚迪乘用车同期销量多了2.5万辆。